【热点概述】
2015年3月28日晚8点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协会在首都博物馆开启地球一小时“能见蔚蓝”之夜。上海、西安、深圳、成都、西宁等地也纷纷以“能见蔚蓝”为主题,举办艺术展、骑行和夜跑等活动倡导节能环保。
地球一小时活动由WWF于2007年发起,倡导公众、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上8点半到9点半,关掉不必要的灯和其他耗电设备,以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2009年,地球一小时活动走进中国,成为凝聚环保力量的绿色节日。
【点评】
地球一小时自2007年从澳大利亚起步,以象征性的“熄灯”表达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仅用了八年,地球一小时就席卷了162个国家和地区、7000座城市,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成为全球参与规模最大的开源性环境保护行动。200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地球一小时正式引入中国,努力为中国公众打造一个表达环保热情和行动期望的平台,一个全民参与凝聚环保力量的绿色节日。今年,为了响应为响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地球一小时在中国将继续聚焦当前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发出“能见蔚蓝”的倡议。希望这一小时里所点燃的环保热情和所凝聚的行动力量,能够激励更多人发挥自己的力量,支持可再生能源,减少污染与碳排放,共同守护蓝天。
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是造成我国目前空气污染严重的罪魁祸首,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雾霾,这个困扰部分地区多年的问题,跟我国的煤炭消耗量有着直接的关系。2012年,因煤炭消费的一次PM2.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2%、93%和70%。同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14年年底发布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综合报告,进一步确认了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人类活动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已升至过去80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使用化石燃料是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之一。所以,为治理雾霾,能源转型已刻不容缓。
“能见蔚蓝”正是代表了我们的建议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里的“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而“蔚蓝”则代表我们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殷切期待。在深化2014地球一小时“蓝天自造”主题的基础上,今年的地球一小时将聚焦于能源议题,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化应用。当然,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绿色中国,路途会很远,但并非不可及。在推动可再生能源主流化应用与发展,改善空气状况,扭转气候变化的道路上,需要每个公民、每家企业、各级政府众志成城,尽我所能,携手共进。所以,我们希望地球一小时能带动更多的人走到一起,用自己的行动支持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创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