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0月11日,优酷网拍客上传视频《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 老父气绝服毒》,众多网站论坛纷纷转发,很多网友在评论中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
据调查,这个视频的主人公是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2008级硕士研究生苗卫芳,苗父经抢救已脱离生命危险。
41岁的苗卫芳,曾因考研成功而成为保定阜平柳树沟村的骄傲,如今却成为村民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他真的是“读书无用”的注脚吗?他为何会选择回家种地?他的悲剧背后有怎样的隐情?本报记者走近苗卫芳,解读这名“农民研究生”。
在找人拍摄父亲自杀的视频之前,苗卫芳曾在2011年找人拍摄过一个《研究生毕业回乡种地写书,知识难改命运》的视频。拍客小唐回忆说:“当时有朋友向我爆料,说有一个人很牛:边种地边读书边写书。我在拍他的时候,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发现他是一个赶不上社会变迁和节奏的典型。”小唐说,苗卫芳之所以吸引他,是因为“对于农村里走出来的知识分子,通过考试选拔,是他们能够走出自己所在阶层、步入上流社会的最佳捷径。苗卫芳就是这样一个不懈追求高学历,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身命运的典型。他把一个农村知识分子所能做的努力都做了,非但命运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反而江河日下,生活变得愈加艰难。”
苗卫芳最近在忙碌的事情,是认真复习,准备阜平县在编老师的考试。阜平县面向社会公开招录50名在编教师,年龄上没有限制。苗卫芳报考了阜平县一中历史老师的岗位。
“考上了我可以回家种地,要是考不上,就再也不种地了,地就荒着吧。”在他看来,有了工作的知识分子种地没什么,而没有工作的知识分子种地便是农民了。
“你爸妈怎么办?”
苗卫芳脸上现出迷茫的表情。“总会有其他办法吧。”
硕士生毕业回家种地,父亲愤而服毒自杀,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分析深刻,内容全面,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重,甚至陷入毕业就失业的局面。对于此次事件,我认为折射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学历不等于能力。就业时学生注意不要眼高手低,尤其是现在的研究生,很多人都想找“铁饭碗”,像题干中说的这位硕士生也是这样,认为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就干脆放弃找工作的机会而回家种地,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先就业再择业。总之,学生本身要有过硬的素质,观念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从制度角度讲,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扩招一定程度上也成为研究生就业难的另一诱因。研究生扩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只是将就业难的问题延后,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三,从高校的教育来说,我们现在的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上还是一成不变的,部分院校没有根据我们的社会需要来进行合理安排,尤其是很多专业只是单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并没有重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这与我们的社会需求有些脱离。
第四,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正确看待现今的“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村民说的“读书无用论”,我认为这还是有些片面了,在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中,知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多读书的益处远非只是为就业。
作为一个个案,我们应该给予这个家庭更多的关怀,而不是苛责。同时,国家还是应该实施更积极地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争取为我们的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