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准则中的客观性原则,要求“企业的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然而,近年来全球财务界就从未平静过。前几年,从我国的银广夏,麦科特到美国安然,世通等纷纷出现财务丑闻,引发了全球的“诚信危机”。中国企业联合会最近也公布,中国一些企业因信用缺失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减少约两个百分点。帕玛拉特的破产,BMS集团曾无比闪烁的星辰一夜间的陨落,无不说明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程度和巨大危害。这引发了人们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深刻研究与思考。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信息违背客观性准则,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客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综合在实践中的具体经验,可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以下几种表现:
(一)伪造,篡改,任意涂改凭证、账簿,掩盖真实经济业务
2002年,帕玛拉特公司合并资产总额达162.82亿欧元。这笔款项中,用虚构凭证的方法虚构的存款所占比例,就高达37.3%。2001年我国银广夏,也是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造假范围之广,金额之巨令人震惊。
(二)设置“账外账”
私设“小金库”企业资金体外循环;“挂账”,“倒扎账”,收入不入账,提前或延后结账。这种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仅以我国著名的证券公司南方证券为例,到目前为止,中央有关部门对其调查中发现,该公司涉嫌挪用客户保证金,操纵股市价格,非法吸存和逃汇等大量违规行为。其中,大量是以“账外账”作掩护,其总公司以及分支机构的“账外账”不计其数。
(三)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提取待摊费用
不按照配比制原则,混淆各期间各产品之间的成本和费用,从而进行利润调节。
(四)不按规定计提折旧和准备金,从而调节营业收入
不按规定及时处理呆滞积压以及报废资产;不按规定及时处理坏账损失,造成资产不实;美国BMS公司在1997~2001年期间,至少对四笔已销售给子公司和生产线的利得,计提重组准备,金额高达10.68亿美元。截至2002年底,这些巨额准备金78%因已经被转回,冲销销售成本,增加各期经营权益。
(五)将企业不能消化的费用和成本计入待摊费用
长期递延资产账户,把已完工工程的长期借款利息,不计入财务费用而计入工程成本,造成成本不实。
二、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与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后。一方面,我国更多的会计信息要走出国门,另一方面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挤进了国内市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然要求会计工作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会计信息质量也应尽快提高。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以下,便针对失真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从法人治理结构、社会环境和法制建设三个方面,重点提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几点对策。
(一)、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对策
针对我国企业实际情况和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讲话,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明确责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只有产权明晰,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也才能根据会计行为规则开展会计工作,还企业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发展。
2、配套激励与约束机制。针对我国激励与约束机制不配套的状况,分两方面进行治理。一方面从约束的角度,应进一步落实《会计法》关于“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负责人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督促单位负责人加强内部监督考核制度。对隐瞒事实真相提供虚假信息,在职期间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在职消费过高等损害股东利益的经理要严惩。并将其行为公开。这样的考核制度和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的有机结合,使经理人不敢冒险失去诚信。另一方面从激励的角度,将企业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挂钩,对经营者的报酬采用“薪金+股票红利+期权”的形式,刺激经营者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这样就使企业财务经理人员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从而抑制“偷懒”动机,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诚信氛围。
(二)社会环境方面的对策
1.完善会计体系,强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职能。中介机构是会计监督体系最重要的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主要的中介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起着重要作用。针对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加强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充分发挥其公正的审计职能。这方面除了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自身道德建设以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竞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会计管理和监督机制。让行业内外彼此监督,保证注册会计师业的质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内外监督的力度。会计信息使用者非常广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只靠中介机构是不够的。强有力的国家监督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内部监督也是会计信息真实的重要保证。因此,首先应加强国家监督力度,增大抽查密度。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增加沟通,形成合力,依法办事,严肃法纪,加大执法力度,以增大舞弊暴露的机率,消除制假者的侥幸心理,并要对舞弊单位和相关领导等责任人严惩。要通过增大企业违规风险和违规成本来引导,规范企业行为。其次,应根据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良好的内部监督体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三)、法制方面对策
1.完善会计政策,做到“有法可依”。理想的法制环境应该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首先,应规范会计准则的制定,加强会计制度建设。尽量减少不确定语言,尽量减少对统一经济业务处理方法的可选性。其次,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修正会计理论,在一定范围内修订历史成本原则,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物价变动”会计。净化法制环境,做到“有法必依”。
2.加强会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充分维护会计相关法规的权威性。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保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强化单位领导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净化法制环境,还会计界以清新空气。
3、健全民事赔偿机制。目前,有人提出企业3年要换一次为其提供审计咨询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以防止因长期合作造成的“共谋”造假的建议。有人提出推行“会计委任制”,以防止因为会计人员技术欠缺和不能保持公正立场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有的已经实行并有了良好的收效。当然要使会计信息质量有保证,仅靠会计政策和民事赔偿机制等等的制约是不够的。一个成熟的市场,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诚信必不可少!加强包括会计人员,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内的诚信建设,从源头上遏制造假,也是积极有效的措施之一。诚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会计政策本身缺陷造成的信息失真。会计行为人通过自身自律,也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不过,诚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经过全社会的长期努力。
总之,我们应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乃至全行业的整顿,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国会计工作才能步入正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只有这样,社会经济建设秩序才会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