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2015年11月,阿里健康联合滴滴出行、名医主刀合作推出“滴滴医生”免费送医上门活动。虽然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医疗行为,还是引发人们对“滴滴医生”这一新型诊疗方式,有了更多的期待和遐想。看病难问题被老百姓吐槽多年,如果将来在家就能舒服看病,真不失为一桩美事。
【标准表述】
现如今,看病难看病贵的确是现实的缩影。挂号、就诊、缴费都需要排长队、看病时间短,一直困扰民众。更不敢奢求医生良好的服务态度,但很多情况下,他们也在超负荷保质量的工作,至于服务态度,的确没有精力去保证。
类似“专车服务”的“滴滴医生”,是顺应时代需求而诞生的。特别是“老幼病残孕”这几类人群,对于医生的上门服务相当期待。可以说,在传统医学行业略显呆板气的境况下,滴滴医生的出现,对当前的医学行业而言,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虽然表面上看,各医院的医生“都很忙”,尤其是热门科室的医生和专家,甚至是一号难求,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医院和所有有资质有水平的医生都忙的不可开交,特别是在医疗和患者资源均不平衡甚至各种机制尚缺科学的现实环境下,某些有资质有水平甚至更有责任心的医生,也有不少坐在体制的冷板凳上,“滴滴医生”恰恰为这些医生施展才能提供了有利平台,更让患者能享受到在医院所不能接受到的优质服务。
【具体措施】
第一,要做好服务项目的定位
按照相关法律,医生执业需要登记,实行属地管理。 “滴滴医生”工作范围必须有清晰的定位,否则难免引发纷争。
第二,相关部门要管控风险
面对阻碍医疗生产力的“条条框框”,有关部门理应废除修订不合时宜的旧法规,研究制定符合历史潮流的新法规,让良法成为万物生长的催化剂,推动医疗行业的颠覆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