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灸法补泻的渊源
来源: 阅读:489 次 日期:2016-07-23 09:04:06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灸法补泻的渊源”,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这篇关于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灸法补泻的渊源,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明确指出灸疗补泻。如《灵枢。背腧》篇说:“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泄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黄帝内经太素》谓“传”字作“傅”,杨上善注解说:“吹令热入以攻其病。故日泻也。 傅音付。以手拥傅其艾吹之,使火气不散也。”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拾遗杂论》说“灸火有补火泻火。若补火,艾火黄至肉;若泻火,不要至肉,便扫除之。”朱氏发挥了《黄帝内经》灸疗补泻的要领。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李氏不仅对灸治的适应范围和灸治机理作了较详细的阐述,而且明确指出灸疗适用于寒热虚实之证。清《神灸经纶》言:“灸者温暖经络宜通气血,使逆者得顺,滞者得行……”作了进一步补充。综观以上记载可见,灸疗补泻起源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的临床发挥,内容更加完备。

古代医家不仅从理论上进行阐述,而且也积累了这方面相当的经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例举如下:

补法:《类经图翼》介绍灸中脘,气海以治“脱血色白,脉濡细,手足厥冷……其效如神。”《古今医统大全》中言:“中寒,阴寒厥冷脉绝欲死者,宜灸之。气海、神门、丹田、关元,宜灸百壮。”《针灸易学》:“血崩漏下,中极、子宫灸”。

泻法:《备急千金要方》曰:“凡卒患腰肿、附骨肿、痈疽、节肿、皮游毒热肿,此等诸疾,但初觉有异,即急灸之立愈。”《丹溪心法》灸治热病可令“火以畅达,拔引热毒。”为“从治之意也”,根据火性就燥,同气相求之理,或灸以引火化气,发达透泄,引热外解,是灸治实热闭郁之急重症的关键。《医学人门》曰:“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寿世保元》治腹中有积,大便闭塞,心痛诸痛“以巴豆肉捣为饼,填脐中,灸三壮。”等。

对于灸泻的机理,历代医学家亦作了不少阐述,如金。刘河间阐发火热病机,创火热论,他对外科阳证认为“疮疡者,火之属”,治之“当外灸之,引邪气出而方止”。吴亦鼎在《神灸经纶·外科证略》中说:“凡疮疡初起七日以前,即用灸疗,大能破结化坚;引毒外出,移深就浅,功效胜于药力”。这都说明外科阳证可用灸疗,灸后可引毒外出,移深就浅,破结化坚,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故疮病可愈。在热证方面用灸疗,朱丹溪认为此灸可使“火以畅达,拔引热毒,此从治之意”也。他用灸治阴虚证,认为“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阳,阳生阴长故也”。他已把灸治热证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王石山认为“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以上这些理论对我们的临床仍然有一定指导意义。

近年来的临床观察表明,以艾叶为原料的灸治疗法,其灸治效应与灸术补泻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用泻法灸百会穴治疗急性神经血管性头痛,效果显著:用灸补法治疗遗尿疗效甚佳。对高血压患者使用艾灸泻法。结果灸后80%以上患者血压下降,对低血压患者采用艾灸补法,结果灸后全部患者血压均上升。用灸泻法治疗带状疱疹,炎后即可控制症状。可见艾灸补泻已被应用于寒热虚实各种病证中。

现代许多学者对灸法的补泻机理也作了某些探讨,一般认为灸行泻法其机理有五: 1 ①以热引热:使邪外出达到以热引热,使邪热泄之散之。并认为此灸火力猛峻,不能深入,很难循经深透远达,故无入里助热之弊,此同气相求之理,以热引热之法也。② 开辟门户,引邪外出:认为灸后的起泡发疮,皆为给邪以出路。③温通行散、消瘀散结:因气血得热则行,行则通,通则散,故郁滞可通,火源可清,瘀毒可散。④灸法扶阳、阳生阴长:灸后可扶阳养阴,益气生津。⑤热因热用:用于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具有救急之意。有学者认为灸法可用于一切发热的急性传染病,不论是病毒或是细菌感染的均宜,它属于《黄帝内经》中的“从治法”及“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总之,灸法产生补泻的机理可归纳为“双重调节”作用,即当机体虚弱时灸之可补,邪实时灸之可泻。

现代有关灸疗补泻的作用机理实验研究的资料尚不多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艾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份,能扩张血管,加速血细胞流速。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和再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促进炎症吸收和局限化,有利于消炎,增强新陈代谢而达到祛瘀生新之效。

更多信息请查看医学类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