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基层岗位留不住人才,所以有关政策规定服务期要满3年。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乡镇领导干部是我国现行行政体系中最基层、最底层的一个群体,承担着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以及维护一方和谐稳定的重要使命。但是,近年来却出现乡镇基层单位年年有人走,编制越来越少,市值、县直各部门年年有人进,人满为患,超编严重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群众的期盼越来越高,上级部门的要求越来越严,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一是覆盖面大。任何一个上级部门制定的任务、下达的政策,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基层干部来落实。二是工作难度大,特别是综治维稳、计划生育、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无一不是棘手的事,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三是乡财政经费短缺。财政实行“乡财县管”以后,乡镇财政自筹能力大大降低,一些贫困乡镇除了县一级财政拨款几乎没有财政收入,工作开展十分困难。四是没什么权力却责任重大。无论是开展群众工作还是为乡镇跑项目拿钱都受尽白眼;面对上级的考核工作起来也是小心翼翼,深怕出什么岔子。导致乡镇干部人心涣散,心中充满怨气,丧失归属感,想方设法从乡镇调走,实在调不走的也丧失了工作热情,开始混日子。
因而,要稳住基层干部的心,为乡镇留住人才,紧靠服务期需满3年这种硬性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优化乡镇干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乡镇干部的社会地位入手,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人事制度上改革,让长期扎根基层的干部有奔头,在选拔乡镇领导干部的时候在制度上有所倾斜,优先提拔基层工作多年且有较大成绩的干部,尽量不要从县直各部门“空降”。让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干部有努力工作就是储备干部的心理优势。
第二,待遇从优,基层地处偏远,环境恶劣,多数干部背井离乡与家人两地分居,在家庭与工作地点来回奔波。需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适当提高偏远地区补贴的同时报销一定额度的交通费用,用好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基层。
第三,加大对乡镇干部精神上的鼓励力度,市、县领导须经常下基层与基层干部交流,了解基层干部的思想动态,为他们所思所想提供帮助;多举办诸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评选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报努力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干部,让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更多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