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一名上海女孩陪男友回江西农村老家过年,陪男友和其家人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吃完就决定分手了。这件事迅速成了春节期间人们热议的话题,而且热度持续不减。2月15日,有上海媒体发声称:“有人充当道德圣人指手画脚”。(2月15日《新闻晨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北京晨报刘鹏:女孩将其一公开,网友们就开始习惯性地站队。比如有人表示理解女孩,站在了女孩的一边;比如有人则对女孩大加批判,指其嫌贫爱富,没有修养;比如有人甚至将矛头指向了上海女孩这个群体,甚至指向了上海人,进行地域攻击等。这也是上海媒体发声自辩的根本原因。但媒体一发声,不管是不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其同样也没能跳出站队的嫌疑。特别是指责男孩家人“不至于窘迫到一张干净桌子、一把整齐筷子也拿不出”等,这真是让人觉得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事件成了公共话题,我们就需要理性看待、慎重评论。最起码,媒体绝不能像盲目与好事的网友一样,站出来向着谁叫板。
特别是,面对女孩“一饭分手”的选择,其中还隐含着一个城乡差距的客观现实。比如交通不便;比如相对落后的农村生活;比如包括上厕所、睡觉、吃饭等诸多不同;比如环境卫生意识与事实情况的差异等。面对这些现实,应该思考的是该如何改变。“一饭分手”是一个爱情悲剧,但其更是一个社会转型时代下,城乡思想观念、精神追求、生活贫富等方面存在差距的折射。抛开这些问题,却把男孩与女孩、城市与农村、外地人与上海人等分为不同的对立面,然后进行站队,甚至相互攻击,是不客观不理性的。
@中国青年报冯雪梅:为什么一个“真相不明”的网帖能搅动如此大的舆论风波,以至于远远超过通常的“网红”能量?它的背后,又是现实社会怎样的舆论生态?先是议题的开放性。这一内容可以挑逗起各种各样的议论,却不带任何的政治敏感性。它又是一个非专业话题,任何人都可以就此说几句。可见,一件事能否成为公共话题的要素之一,是参与门槛,门槛越低参与度越高,像“孔雀女”“凤凰男”之类的议题,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每个人的经验就足够“刷屏”。而这样一个话题又是如此多元,说什么似乎都能沾得上边,故而参与者众。它基本无害。因为即便故事是“假”,而其所映射的现实与矛盾却客观存在,于是,在更深刻更值得关注的“真”面前,“假”就变得无关紧要,虽然这种“视而不见”,在一定程度上,让本该严肃的公共讨论变得娱乐化。另外,事件没有给任何人带来真实伤害。我们连“上海姑娘”是否真的存在都不清楚,也就谈不上“人肉”之类的网络暴力;它跟散布不实信息引发恐慌不同,作为现实婚恋中的真实场景,“孔雀女”“凤凰男”的故事已经见多不怪,谁也不会觉得自己在这起网络事件中浪费了表情受到了欺骗;它也不同于借“灾难事件骗捐”,围观者并没有遭受实际损失,因而也就听之任之。其次是议题的冲突性。城乡差距、阶层差距、贫富差距,这些引发争议的社会现实,在“上海女逃饭”的故事中鲜明地表现出来,并以“爱情”为包装,以春节为爆发点,让冲突变得尖锐而残忍。当然,还有话题的丰富性。不管是“外地人上海人的PK”,还是“除一除网络世界里的戾气”,都足以引发下一轮的论争。或许,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现实,只有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戏剧化地展现之后,才能再次吸引眼球。
@光明日报王丹:如果说上海女白领分手事件中的男主角所面临的还只是身份撕裂的苦痛,“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的“两难”的话,那么那些尚未涅盘变成“凤凰”的农村男青年,除了要承受以上的痛楚,还面临着更为残酷的“婚姻挤压”和赤裸裸的底层竞争。当下,农村青年娶妻结婚越来越难,缔结一份婚约甚至要透支两代人的未来,让人顿生悲凉感。但感情毕竟无法用金钱来量化,情感在被商品化的那一刻起就种下了不和谐的种子,无论是在夫妻两人之间还是两个家庭之间,潜伏的利益矛盾都让婚姻增加了更多的不安定性。盲目攀比、大操大办的恶俗陋习绑架了乡村爱情,同时也暴露了乡村治理的短板。
当金钱碰到爱情,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批判总是最容易也最安全的。但对于农村的“天价彩礼”,在对个体拜金、乡村衰落的感怀和喟叹之余,还应看到更深层的社会隐忧。 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地区, 代际关系的失衡、日益凸显的养老困境, 都让不少“养儿防老”预期落空的农村老人们试图通过“彩礼”获得一种经济上的“回馈” 和保障,已备养老之需。对“天价彩礼”是要说“不”, 但对于其背后所映照的社会隐忧,是不是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解放网封寿炎:婚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当人们普遍重视人生幸福的时候,他们就会从人生幸福的定义,去定义和期待自己的婚姻。在“上海姑娘和江西小伙因一顿饭分手”的新闻里,当事人“上海姑娘”对于自己的人生幸福和婚姻,就有着比较清晰的定义和期待。江西小伙除了“工作能力强、长相好”之后,其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完全不符合她对于婚姻的期待。为了防止今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结局,她在“第一顿饭”之后,毅然决然选择分手。尽管事件女主角饱受批评,但她的态度和做法,其实代表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状态。不管人们是否愿意直面现状、承认现实,很多人的择偶标准,确实已经变得非常简单直接。
把这么多新闻放在一起,可以看出婚恋家庭在许多向度上,都同时发生着巨大的变迁。传统观念和现代思想的传承冲突、不同群体之间的观念分化、人们对于婚姻的定义和追求,都正在变得更加多元、更加复杂。当这些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态度做法同时存在于当下时空,就给人们带来了思想冲击,引起人们热烈讨论的兴趣。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婚姻、家庭和人口都是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在这一系列基本的社会文化领域所发生的重要变化,值得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羊城晚报何龙:这样的故事自然刺痛有类似身家背景的人。在中国,有千千万万身在城市的人尚未割断关联农村的脐带。他们通过高考、通过个人努力离开了贫穷落后的农村,在城市里谋得生活生存空间。这一庞大的“城市客家人”群体,实际上还只是一片落叶,其根须还深植在农村。尽管“落跑女友”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哪怕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也不影响“心理真实性”——在直感上,那个女友抛弃的不是一个农村男友,而是千千万万有农村背景的男人。这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事故”,一个关于爱情被婚恋背景板上那张黑桌“拉黑”的事故,一个爱情不敌一张餐桌的事故。
在都市里工作和生活,平时或许感觉不到千里之外农村家庭根须的存在,但在升迁和寻爱时,就会发现那颗固定出身层级的螺丝已经锈死,想撬动它将十分困难。“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这是过去形容从农村考上大学的某些学生的变化轨迹。不敢认爹娘,就是因为农村的家庭背景会影响自己的感情与事业。因此,江西的那位男生敢带女友回贫穷的老家,至少说明他并不虚荣,也不嫌弃爹娘。然而在现今的社会,这样的诚实是需要代价的。那个被吓跑的上海女友,尽管可以说“跑得晚不如跑得早”,但这个被家庭背景板上一张黑桌毁掉的婚姻,却让人透过个体的悲哀看到更大的悲哀:在一个已经跃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里,城乡的贫富差别不但没有缩小,还更加扩大了;人的身世识别不但没有模糊,还更加清晰了。由此不难发现,婚恋背景板上的那张黑桌,“黑”的显然不仅仅是一抽恋。
解析:虽说春节已过,大部分人又开启了“北漂”生活,但是“一顿饭吓跑女友”事件仍在网络上发酵,且不说事件的真实性如何,任谁在这喜庆的日子里遇到此类事件也会心寒心痛,网友对此议论纷纷,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城乡差别”,这也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事件背后暗藏的几多心酸。
现如今,恋爱自由,这也催生出婚恋新名词“凤凰男”和“孔雀女”,他们分别代表了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在城市站稳脚跟的农村男子,和出生在城市从小娇生惯养的城市女孩。这两个群体在婚恋中的相遇虽然是在城市,但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其出生背景,一个来自农村,一个来自城市。而这也让人们很容易产生“城市先进,农村落后”的二元分立认识。
而且大家都知道,生存是很艰难的,大部分老百姓仍在“生存”这条线上挣扎,物质条件虽有改善,毕竟还无法到达无忧无虑、有钱随便花的程度。在传统社会,个人的发展是极其有限的,做农民可能一辈子就是农民,只有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进入上流社会。因而在传统观念里,穷的人是要穷一辈子的,能够通过奋斗改变生活是不可能的。
其实,“一顿饭吓跑女友”事件之所以需要反省和纠正,那是因为,在促进农村发展中,城乡协调发展是前提,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是关键,这就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将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统一、相辅相成,让“年夜饭”不再吓跑“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