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打车难”已成为全国大中城市的通病,尽管政府一直在试图破解这个难题,但由于出租车改革涉及多方利益,往往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僵化思维里的“墙”屹立不倒,收效甚微。然而,随着近两年互联网打车软件的“爆红”,出租车领域迎来了最大的“鲶鱼”,出租车改革已迫在眉睫,不得不改。
“当出租车遇上互联网”,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弊端尽显,的哥曾因打车软件收益增加,却也正被纷纷涌入市场的专车抢生意,退车潮渐起。但市民却享受到了来自快车、专车等多方面便捷化、多元化的服务,打车难终有所缓解。互联网的引入给出租车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
行政逐利与垄断思维是改革艰难的本因。长期以来,出租车行业的“份子钱”一直饱受公众诟病,被称为改革中难以撼动的“坚冰”。“份子钱”的背后不仅是出租车公司的强取,还有政府的“坐收渔利”思维。政府运用手中的行政权力,一方面抬高出租车企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出租车数量,以垄断保障政府利益。历年来,出租车改革踯躅不前,正是源于不向自己开刀,舍本逐末。只有政府彻底拆掉行政管理中的垄断逐利之“墙”,由老板角色回归管理本位,才能全面推动改革,收获“多赢”成果。
拆掉垄断之“墙”,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出租车运行效率。事实上,“份子钱”这个魔咒之所以难以打破,出租车运营牌照垄断是根源。无论是挂靠还是半出租,实质都是政府先垄断分配、公司再“二次垄断”的行政垄断管理形式。而当前出租车市场普遍存在“低、小、散、乱”的现状,司机缺少积极性,车辆利用率低,乘客打车难。此次H市出租车改革方案,不但取消了政府对出租车牌照的使用费,还将经营权和车辆产权由企业变更登记为实际出资人,称得上改革的破冰之举。拆掉了垄断之“墙”,放开市场,鼓励网络约租车创新运营模式,才能更好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高出行效率,满足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的出行需求。
拆掉垄断之“墙”,才能提升服务水平,展现城市形象。出租车服务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而现在,在国内大部分城市都会碰到出租车拒载、不打表、打车难等问题,因而催生了黑车的大量出现,市场秩序混乱。出租车的服务质量堪忧,乘客投诉无门,管理部门监管不力,也是困扰出租车改革深化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切依然源于僵化的垄断体制,市场缺乏活力,供不应求,司机缺少监督,服务水平日渐低下。拆掉垄断的“墙”,才能给市场注入活力,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服务水平上,实行多样化的出行模式,用服务质量赢得文明口碑。
鲁迅曾言,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面对互联网专车的蓬勃发展,传统出租车行业已然到了必须考虑“生存”的境地。“互联网+”带来了创新思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改革,不能还是“新瓶装旧酒”,要拆掉行政逐利思维里的“墙”,打破垄断坚冰,提升市民乘车体验,以治本之心,方能祛除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