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风雨激荡龙腾九州,八万里山川镌刻壮丽中国。今日中国,穿越于历史的山峡,水域开阔却暗流涌动,大河奔腾却泥沙俱下。当民众因担心环境被破坏而引发群体事件,当昔日闻名于世的河西走廊被风沙威胁,当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时,我们深知: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首位,告别“黑色发展”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综合评语:开篇紧扣题目要求,联系了相关的案例来阐述议题,主题明确,观点突出。开篇要简洁,这是大家要树立的一个意识,不能拖泥带水,在阐述背景的基础上要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尽快提出论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广泛凝聚生态文明理念的共识。从四川什邡的大规模群众游行,到浙江镇海的PX项目群众集聚事件,都透射出民众对于生态保护的关心与重视。人心齐泰山移,凝聚共识很重要。然而,部分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念却与人民的意愿相违背。因此,要在树立生态保护理念上下功夫,加快转变政府“唯GDP”的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大力推广广西实施的生态环境差别考核的成功做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与此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点点滴滴的行动汇成蓬蓬勃勃的生态文明建设力量。
(综合评语:首先突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广泛凝聚生态文明理念的共识”这一论点,然后通过案例体现出凝聚共识很重要,对论点的合理性进行说明,接着通过差别考核和宣传引导等具体的措施来阐述如何实现凝聚共识这一目的,论证非常紧凑,有了具体的措施也不会使文章显得空洞。)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面对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相关领域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的存在,成为环境治理的“拦路虎”。为此,一方面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过程监管的制度制约,落实谁污染谁付费的生态补偿制度。借鉴湖北黄石依靠严厉制度扭转生态问题的有益经验,还老百姓一片蓝天碧水,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制度屏障。
(综合评语:本段中的制度建设能够灵活运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理论知识,既体现了较好的行政素养,又充实了文章的具体内容,使文章言之有物,这是做得非常好的,希望其他备考的小伙伴也能够多学习这些理论方面的知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文明的大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可能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当务之急是以生态产业为支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农、林、牧、渔各方面通过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开发、系列化服务,构建集生态环境、休闲旅游以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另外,严格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引进高新技术,实施循环经济带动战略,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只有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在广泛凝聚共识、扎实推进制度建设、统筹可持续发展上真抓实干,才能为后人“乘凉”留下绿水青山,才能构建出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简评:这篇文章的整体结构完整,重点突出,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论证,本文在阐述措施的时候比较具体,这是本文的一大亮点,这也提醒我们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有意识的积累知识,包括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案例素材,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才有充实的内容,不会提笔忘词或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