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学生会干事变成干部、共青团员“眨眼”成共产党员、短期培训就成名校毕业……正值高校就业季,类似的简历造假、文凭“注水”,在一些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已成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比拼造假现象。
记者连日来在多场校园招聘会发现,一些大学生们的求职焦虑并未减轻。有的毕业生认为简历“注水”成本低、核实难,于是“铤而走险”。“骗来”的饭碗端不稳,这种不良风气的蔓延,不仅提高用人单位招聘成本,而且严重危害社会公平正义。
“自己提拔自己”,简历装扮“高大上”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企业都减少招聘了,找工作能不难吗。”在一些校园招聘会上,不少大学毕业生深刻感受到今年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招聘时直接注明“学生干部优先”,还有的单位对应聘者的政治面貌作出明确规定。
谁愿意第一轮就被淘汰呢?记者调查发现,为了争取就业机会,一些毕业生就夸大简历信息,给简历“注水”。应届生论坛上甚至有人认为“简历不造假,十足一大傻”。
现在讲“大学生就业难”,其实更多的是显现一种社会心态,是面对经济转型、择业观转变的情绪反应。在就业压力下,不少学生对自己并不自信,总想让自己的简历显得“高大上”,有的又不肯踏踏实实补短板,就对简历进行“注水”,以求最大限度达到用人单位筛选简历的标准。
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李家兴说:“很多毕业生并不是能力不足找不到实习机会,而是既想获得实习经历,又不想付诸劳动。说明他们有侥幸心理、诚信观念淡薄。”
核实简历成本高,助长了投机风气。“如果每个毕业生的简历信息都去核实,成本就太高了。”程雨佳说,有时候招四五个人就会有四五百份简历投进来,如果逐一核实,人力资源部门就不用干别的了。
采访中部分单位人事部门介绍,有的简历“实习经历”一栏上明确盖着相关单位的公章,所以即便简历“注水”,从简历上也看不出猫腻,用人单位不可能逐个打电话核实,很难甄别实习经历的真伪。
简历“注水”的不诚信行为成本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吴帆说,由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相应沟通机制,社会上也没有统一的诚信数据库,求职者的简历一旦被查出“注水”,顶多是失去当前的求职机会,并不影响以后求职,简历“注水”的成本很低。
结合以上材料,谈一谈大学生简历造假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
要求:简明扼要,措施合理。3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主要原因:1.就压压力大,大学生求职焦虑,为了争取就业机会,一些大学生夸大简历,给简历造假。2.简历造假成本低,核实难。一些用人单位没有经历去一一核实简历的真实性,社会上也没有统一的诚信数据库,求职者的简历一旦被查出“注水”,顶多是失去当前的求职机会,并不影响以后求职,简历“注水”的成本很低。
针对大学生简历造假行为,首先,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过程的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有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减轻求职焦虑,告诉大学生要用自己的实力和实际行动去获得就业机会,而不应该是投机取巧。其次,增加造假成本,高校和用人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用人单位可通过学校了解学生真实的状态,一旦发现学生简历造假,就予以辞退,并在其简历中注明不诚信,以此来增加学生的造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