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一身休闲装来到同仁医院“微服私访”,为了切身了解市属医院管理服务的现状和问题。针对体验发现的挂号时间长、分次缴费等问题,封国生第一时间将发现的问题反映给该院院长,请医院做出整改。该院院长表示,将积极完善服务流程。
苏州交通局长亲自坐公交,最终发现了公交运营中的一些问题;又有北京医管局长亲自挂号,也发现了医院的一些问题……这样的“局长亲自”自然是人们希望看到的。
一段时间来,集中出现的“局长亲自”,应该是转变作风的结果。这也确实说明,一些地方一些官员,开始想认识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想解决一些问题。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问题就在那里,就看有没有去发现,这也说明听民情、解民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想听、去听,就能够了解到最真实的民情;只要想办、去办,就能够解决民生最急切的事情。
但这样的新闻见多了,又常常生出一些感慨。这样的“局长亲自”,确实是作风问题,但在作风构成中,这属于最基础的,“局长亲自”本来应该成为官员的基本配置。把官员还原成人,难道看病不要挂号吗,难道上班无需坐公交吗,难道孩子上学不必摇号吗?难道官员们,除了“吃喝拉撒睡”需要亲自外,其它都不需要亲自了吗?
越是推崇亲自,越是觉得尴尬。微博上曾流行过“领导,您先请”系列造句:“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请民政局局长睡一睡桥洞;请卫生局局长排队看病;请城管局局长去摆摊……”看到这些造句,局长们应该脸红。对亲自的调侃,既表明民意希望,也说明现在一些官员已经失去了亲自的能力和机会。于是当我们偶然见到一次 “局长亲自”,就禁不住地热血沸腾、感激涕零。虽然相对于职责要求,“局长亲自”这个必须有;可相对于其他官员,“局长亲自”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指出这一点,并非对亲自挂号、亲自坐公交冷嘲热讽,相反,我们认为此举不仅必要,而且重要。不是有句话嘛,“离大地贴得越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试想,当一个官员连自己分管的领域都不熟悉,都不能做到亲自时,在会场上大谈科学决策、服务民生,显得是多么的搞笑。当然,我们也知道“局长亲自”会面临一些客观困难,但我们还是认为,“局长亲自”应该更多地发生,更常态性地出现在面前。因为局长不排队,就意味着民众排不好队;局长不挂号,就意味着民众挂不好号;局长不坐公交,就意味着民众坐不好公交……
但愿“局长亲自”不再是新闻。希望有一天,能够和局长们一起排队、坐车,或者在排队、坐车时不经意抬头,发现身边原来是局长。真要如此的话,相信到那时不仅作风问题大大转变了,而且民生疾苦也大大缓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