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 新华社两名记者在河北滦平县小营乡发现排污及涉嫌大规模毁林,调查时相机被抢夺,记者遭到谩骂殴打并被扣留, 在乡领导帮助下才离开, 当地公安已介入处理。有的人 在这条新闻后面跟帖说:“打得好!” 有的则说: “要钱要多了吧?”
11月16日, 甘肃临洮县副县长杨东平因心源性猝死。有人在这条新闻后面跟帖说:“今晚无论得加个菜,喝两口。”有的则说:“副县长实权很大,捞的只多不少。”
11月14日, 中国医疗队赴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在首都国际机场与家属洒泪分别。在这样的一组新闻图片后面有人跟帖说:“在非洲工作,国家能亏得了他们的工资?一个月工资都得几十万。……这个稳赚的买卖太值了。他们就是为了利益才去的,无利不起早。”
这些声音当然不是主流 ,但写在那里,让旁观者触目惊心,让当事人及其亲属感到寒心。
在有的人看来, 记者正当履行职责被打活该,所以“打得好”。那么是不是所有人被打都是“打得好”呢?恐怕也不是。比如下此评语的人,自己或自己的亲友走在大街上被人殴打一通,难道也是“打得好”吗?“物伤其类”该是人的基本情感。一个人死了,虽不过是如陶渊明所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但为他人之死而歌,总是少有。为什么只要一遇到有官员之死,哪怕是出于身体原因而猝死,就有非“喝两口”不可的快感呢?或许,在跟帖者的心中,官员已被抽象成一个只有单一颜色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怀疑是人类可贵的精神活动, 发端于独立思考。但如果怀疑变成了“怀疑一切”,那么就和“相信一切”一样,成为一种简单片面的思维,等于取消了思考本身。生活在世间的人们,大多数是平凡的,但我们能因为自己平凡,就不肯承认甚至否认崇高的存在吗?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难道这样的人都是虚构的吗?一个人信奉“无利不起早”的观念自无不可,也不妨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但不要认为这是衡量世间一切人事的唯一标尺,更不要用这个标尺对别人量来量去。
对记者被打说 “打得好”、 猜测记者被打是因为“要钱要多了”的人,对一个副县长猝死说“副县长实权很大,捞的只多不少”的人,对赴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中国医疗队说“一个月工资都得几十万”的人,想必对法治也是点过头、举过手的。但法治,是不是要禁止殴打行为,把打人者绳之以法呢?法治是不是要“以事实为依据”呢?“无罪推定”的法治原则是不是只能适用于自己呢?
人活着,不能失掉起码的同情心和思考力。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