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发展沙漠产业意义重大,有利于拓展国家的发展空间,防治沙漠化,促进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并有利于稳固边疆。”在2014年10月举行的“越野e族2014阿拉善英雄会”活动首届阿拉善沙漠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
近三十年来,我国沙区资源开发利用初具规模,沙漠产业悄然兴起。加快发展沙漠产业,对于防治荒漠化、缓解人地矛盾、培育沙区新增长极、推动西部大开发、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1984年,钱学森就针对我国西部沙漠干旱地区缺水而光热条件得天独厚的特点,提出遵循“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发展知识密集型沙产业、草产业的理论,并预言农、林、草、海、沙五大产业将在二十一世纪掀起“第六次产业革命”。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沙漠产业已由理论探索变成较大规模的生产实践,各地涌现出了一系列发展模式:中草药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实施林纸一体化经营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化;沙区特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沙区旅游资源开发;沙生经济植物种植与开发利用;节水灌溉和风能、太阳能利用等。沙漠地区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沙漠农业、能源、化工、建材、旅游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沙漠产业悄然兴起。
【标准表述】
[发展沙漠产业的意义]
发展沙漠产业是拓展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农业用地已接近极限,保18亿亩耕地红线任务艰巨。改造治理荒漠化土地、发展沙漠产业可为中华民族创造新的有效生存空间,是缓解人地矛盾的必然选择。
发展沙漠产业是利用沙漠地区丰富自然资源的有效手段。
沙区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牧业产品生产基地。沙生植物资源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发展产业的物质基础,如沙棘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沙柳、梭梭、黄麻等沙生植物具有遏制土地沙化、改良土壤,维护沙区生态平衡等作用;沙柳的热量和煤相当,可作优良燃料使用;梭梭根部寄生的苁蓉是一种名贵药材。沙区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蕴藏着大量矿产资源。发展沙漠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沙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把沙子变金子、把资源变财富、把沙漠变绿洲的防沙治沙新模式,是我国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发展沙漠产业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途径。
我国的沙化土地涉及30个省(区、市)的889个县(旗),多数集中在三北地区的贫困沙区。多年实践证明,大规模种植防沙林、实施生态工程效果有限。沙区植树种草存活率低,往往出现“第一年绿,第二年黄,第三年当柴烧”的现象。由于沙区农牧民无法从生态工程中获得明显经济利益,他们为了生存常常难以顾及生态保护,结果是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沙区偷牧、夜牧现象依然存在,搂发菜、捕蝎子等严重破坏生态的行为屡禁不绝。构筑特色沙漠产业体系,通过沙漠产业反哺防沙治沙,促进生态产业发展,是防治荒漠化、改善沙区生态环境和实现沙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
发展沙漠产业是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的重要举措。
我国沙区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等西部地区,人口少、面积广、少数民族集聚,这里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现实的产业基础难以支撑边疆的繁荣与稳定。发展现代沙漠产业是培育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与生计兼顾、治沙与致富双赢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民族团结、保持边疆安宁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