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明确提出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6条工作原则: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标准表述】
公共安全是指广大社会成员所享有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是社会成员从事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社交所必须的安全环境,一般包括人身安全、卫生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内容。
[特征表现]
1.高难度性
公共安全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造成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高难度性。公共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有政治的、民族的、宗教的原因,也有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及心理上的原因,还有大自然对人类各种行为的报复性惩罚。公共安全问题既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又有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尤其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化各种事件的原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冲突,即使政府和相关管理主体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也很难一次性地彻底解决。
2.强制性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人本原则和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决定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必须采取强制手段。通过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社会成员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地管理。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可以说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需要强制性的根本原因。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尤其是人的生命和健康,更是无法弥补。因此,通过制定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保证其始终按照法律规范进行活动,一旦其行为超出制度的约束,就要受到强制性的惩处。
3.应急性
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是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特征,即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具有突然爆发、处于紧急状态的特性。公共安全事件爆发后,要求用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将其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小。在制定预案的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快速、准确发布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主动引导舆论,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因此,能否快捷、高效、科学应对公共安全事件就成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做好公共安全事件处置中的应急管理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4.超前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针,强调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中心工作首先是预防,运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危险性预测,分析和预测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把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稍有松懈,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就会受到威胁,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实践证明,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督”上来,堵塞“致命漏洞”,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和减少公共安全事件的根本之策。
5.专业性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标准化很强的工作,如环境污染、食物中毒、煤矿瓦斯爆炸、交通事故、重大传染病等事故发生后,要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人员必须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只有牢牢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树立职业精神,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把握,充分发挥公共安全体系组织上的统一性、行动上的协调性、资源上的共享性,才能保证处理公共安全事件行动迅速、科学有效。
[问题表现]
1.公共安全教育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
由于缺乏自觉、长期、全面的公共安全教育,公众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缺乏基本的防灾、减灾和自我保护意识。
2.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预警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公共安全管理中,在预测预警、应急决策和处置等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3.公共安全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门类相对齐全的按灾种划分的灾害分类管理系统。但是,这种单灾种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反应迟缓、效能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4.公共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法制建设是公共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我国公共安全法制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5.公共安全管理难以落实
当前,在构建公共安全体系的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比较严重。
【对策建议】
1.构建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一要健全监测预警机制;二要健全调查评估机制;三要完善应急指挥体系。
2.构建公共安全行政管理体系
一要理顺社区、农村管理体制;二要明确地方政府在多元合作中承担的职责;三要在法律层面将社会组织纳入安全管理体系;四要构建社会组织间的联动机制;五要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3.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一要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预防机制;三要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制。
4.构建公共安全教育预防体系
一要建立健全以中小学为主的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二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的社会教育体系;三要健全以行业为主的专业安全教育体系;四要进行综合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五要加大公共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六要搭建公众参与公共安全危机治理的信息平台。
5.构建公共安全资源保障体系
一要建设应对城乡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元财力保障机制;二要尽快确定责任保险和巨灾保险的整体规划;三要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四要加强救灾保障机制与备灾物品库建设,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积极培育和发展经济动员能力;五要逐步实现储备物资的社会化;六要加强救灾抢险队伍建设。
6.构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
一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二要实施公共安全资源倾斜政策;三要完善城乡公共安全空间布局一体化;四要打造“综合安全防控网络”。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护卫公众安全权益
以共治铸就新的公共安全
用制度护卫公共安全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护卫公众安全权益
[开头示例]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产生了一些新矛盾。有些问题属于历史遗留,解决起来尚待时日;有些问题则是新事物,亟待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破解良策。近年来,各地发生的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结尾示例]
现代化社会的运行,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任何一个部件,都必须处在优良的状态。特别是涉及到公共安全的领域,任何一个环节的勉强,都是可怕的安全隐患。公共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关注“点”,更须重视“面”。只有在政府的引导下,全社会拉起一张横到边、纵到底的公共安全防范大网,确保在每一个环节化解风险,通过高度重视和建立机制让全社会警钟长鸣,才能减少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从而将社会损失降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