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申论热点培养青年慈善意识
来源: 阅读:774 次 日期:2016-03-10 11:55:44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2015年申论热点培养青年慈善意识”,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背景链接】

为帮助贫困同学,上海3名中小学生近日捐出了自己10余年积攒的50万元压岁钱,用于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孩子捐钱设基金一事,也在网上引发讨论,不少人支持,但也有人提出:是不是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做慈善?

【标准表述】

[意义]

小小年纪,愿意捐出50万压岁钱成立爱心基金来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这份爱心难能可贵,值得点赞。上海中小学生设立慈善基金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或最大的意义,是体现了来自未来一代难能可贵的慈善意识,这样的慈善意识,是值得小心呵护的,如果因为我们的草率而让这些孩子的行为受到质疑,甚至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那才是对社会慈善事业的伤害。

事实上,孩子献爱心,与孩子的家庭教育分不开,也与学校的慈善教育分不开。从小学到中学,孩子所在的学校会举行各类慈善公益活动,三名孩子从小受到慈善熏陶,很有爱心。

压岁钱成立爱心基金是一次“慈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是爱心奉献,学习的是管理爱心基金会;对于大人来说,是如何通过专业管理来提升孩子的慈善能力;而对于政府来说,则是如何尽快让“慈善法”早日落地,让更多的孩子设立爱心基金,在规范的框架内施行。

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已成为世界潮流,公益慈善事业包括社会义工、志愿服务等活动。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反映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及一个民族的素质修养,而且能有效实现“第三次分配”,缓解社会矛盾,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亲和力。总之,公益慈善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策措施]

一、重视学校教育:在课程、教材、及中小学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公益慈善文化教育

第一, 中小学校应将公益慈善意识的培育规范化、制度化,在课程、教材及课外活动中渗透公益慈善文化教育,并与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第二,学校要多为学生提供参加慈善公益活动的机会,加强公益慈善实践环节,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校纪校规,如学生必须修满参与公益活动的学分才能毕业等等。让学生们了解社会、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互动合作,畅通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途径渠道等。

第三,学校应以多种形式对教师培训、组织交流,开展公益慈善文化征文和慈善知识竞赛等活动,在中小学师生中培养、树立、宣传公益慈善先进典型,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激励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并自发地组织公益慈善活动,体现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第四, 学校在对学生参与公益慈善活动评价时,应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既注重团队,也重视个体。学校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学生根据不同的发展需要、不同服务对象和不同社会需求而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实践与学习。其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都应在考虑范围,使公益慈善活动规范化、个性化、过程化、经常化。

二、营造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培育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一,发挥媒体的作用,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倡导公益慈善文化,营造全社会公益慈善文化环境。培育公益慈善文化需要大众传播媒体的“高调”宣传,营造公益慈善意识培育的舆论环境,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慈善模式。

第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公信力。中国有“乐善好施”的传统,但是现实中由于慈善机构公信力问题及捐款人善款善用的心愿,急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并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优化青少年慈善意识培育的制度环境。

第三,培育青少年的现代财富观与消费观。慈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风尚,如果单靠一个或几个富翁,即便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救助所有困难群体,所以培育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带动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三、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培育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父母应该积极参与,为孩子树立榜样;其次父母应该鼓励支持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

成立基金会不同于一次性捐款。基金会要走得远,首先要先解决来源问题。以“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为例,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孩子们继续捐出压岁钱;二是将基金存在银行产生利息或由慈善基金会专业人士通过理财保值增值,产生的利润追加到基金中;三是三名学生的其他同学自愿将多余的压岁钱投入到该基金中,共同管理该专项基金;

其次,要解决透明问题,基金会唯有在透明的状态下运行,才有公信力,这就涉及到如何管理基金会的问题。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