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
来源:云南大学招生网 阅读:2971 次 日期:2016-01-25 17:37:18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学院简介及专业介绍”,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

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于1971年,现由大气科学系、地球物理系、区域与资源规划系、地理信息科学系、地质系、地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云南省地理研究所、云南大学地质研究所、云南大学遥感地质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拥有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和地质学6个本科专业;拥有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区域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学、地层与古生物学、环境地质学等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气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51人。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教学质量好,自2000年以来,学院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考研究生升学率一直在全校位于前列,就业率达95%以上,考研率达40%左右,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获得学校表彰;学院在昆明、玉溪、瑞丽、大理、丽江、腾冲、元江、新平、楚雄等地建有17个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学期间可以多次到野外实习,学到扎实的野外专业工作技能。学院科研成果丰富,近3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2部。

迄今为止,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数千余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全国气象、地震、环保、地质、国土、城建、民航、高校、部队等部门和单位,许多已经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

学院实行低年级按学科类培养,高年级分专业培养。

大气科学专业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前身为1971年设立的气象学专业,4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大气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大气科学系具有完整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大气科学本科专业,并有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2个硕士学位点和气象学博士学位点。目前是西南地区唯一具有气象学博士点和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省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云南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设有我国高校唯一的世界气象组织大气臭氧地面观测站,建有东南亚气候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物理实验室、大气环境实验室、大气环流数值模拟实验室、CMA-Cast数据接收系统、MODIS卫星地面站、气象实习台、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地球科学综合实验室和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呈贡、昆明、玉溪、楚雄等)。

大气科学系全面开展低纬高原气候变化、大气环境及其区域响应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全球气候变化及区域响应、大气痕量成分及其环境效应、山地气候及气象地质灾害等三个学科方向上具有鲜明特色,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4名。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气象局等单位的客座教授或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余名。近五年来,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承担了国家"973"项目3项,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教材、学术著作5部,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3项。

近十余年来,大气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率均很高。许多应届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等单位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省市气象、环保、教育部门从事科研和气象业务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立志国防,成为了部队的技术骨干。近年来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在50%左右,在云南大学各专业中名列前茅。随着国家对大气科学人才需求量的稳定增大,该专业显示了良好的就业前景,毕业生就业率也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绝大多数年份达到100%。

目前大气科学专业设置有"菁英班"和"普通班"两类人才培养模式,其中"菁英班"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办学,从当年招录进校的大气科学及相关理科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单独制订培养方案,实行更高的培养标准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培养工作与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完成。"菁英班"与"普通班"分别按照"理论基础型"和"应用基础型"两类模式培养。

培养目标:"菁英班"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较高外语水平及计算机能力,热爱大气科学研究,掌握大气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优秀本科人才,为学生毕业后在大气科学领域成为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提供继续深造的雄厚知识基础、现代研究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普通班"培养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能熟练应用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分析研究气象业务问题,具备从事现代气象主要业务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大气科学、环境科学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物理方法、基础力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大学化学、大气动力学基础、计算方法、数值天气预报、现代气象观测、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象统计预报、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菁英班"推免研究生的比例相对较高,取得推免资格的学生可以推荐录取到云南大学、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或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继续深造。"普通班"推免研究生比例与其他专业持平,鼓励报考研究生。

毕业生主要在各省市气象、环保、民航、教育部门从事大气科学领域的科研和气象业务工作,也可以到部队从事气象预报等相关工作。

地球物理学专业

云南大学地球物理系成立于1974年,3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地震、地球物理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中的多数人已成为各单位的科研业务骨干,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地球物理系现设地球物理学本科专业,并有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硕士学位点,培养地球物理学领域的本科、硕士人才。我校地球物理专业是我国高校中继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后拥有该专业的高校,全国该专业每年毕业生不足1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考取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乐观。从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设立了云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励志奖学金和地学攀登奖学金,专门奖励该专业和地质学专业的优秀学生。

目前我系建立了数字化地震实验室、地磁与地电、超声模型、重力实验室,配备了24道数字地震仪、宽频数字地震仪、数字化高密度电法仪、超声波探测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另外,探地雷达、以及隧道工程超前探测仪等大型工程检测系统等多个教学科研设备正在立项建设中。

主要研究方向有全球地震活动性与预测、地球内部物理、地球磁场变化、地球重力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质量检测、地震工程等。全系现有专业教师16人,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全部为硕士及以上学历,6位教授、2位副教授,8位博士,2位云南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2008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8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973"专题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在国际SCI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共5项。

近三年来许多应届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单位的硕士研究生。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全部为国家事业单位录用,主要在各省、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局从事科研和业务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分配到各省的水电、交通勘测设计院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一致好评。在云南大学各专业中,本专业的考研率和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应用数学、物理学知识解决地球物理学中实际问题的高级科技人才。通过较系统的学习数理基础、地球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从而具备较好的科学素养及研究能力,能胜任各省、市地震局、科研机构、石油、工程勘探、高等学校从事科研、技术开发、管理和教学工作。

主干学科:地质学、物理学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理论力学、电磁学、电动力学、弹性力学、数学物理方法、地质学基础、地震学、重力学与固体潮、地磁学、地电学、地球物理观测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主要在各省市地震局、防震减灾局从事科研和业务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分配到各省的水电、交通、地质勘测设计院工作。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本专业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2人,副教授7人,讲师(含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拥有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土地资源管理3个硕士点,下设自然地理实验室、数字地球与遥感实验室、喀斯特环境实验室、第四纪环境实验室、测量与地图室。本专业与国外教育、研究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区域发展管理的理论及应用领域优势明显,在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水资源利用、高原山地灾害、喀斯特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广泛,并一直进行着中国西部的系列科学探险考察。近几年本专业教师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科研成果丰富。

历届毕业生主要去往各省市的国土、测绘、环保部门、各类资源管理机构、环境保护部门,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规划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广受好评。近年来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到5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学

主干课程:地质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普通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普通生态学、地图学(含专题地图实验)、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计量地理学、GIS原理与应用(含实验)、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原理(含遥感图像处理实验)、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自然资源学、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含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国土、测绘、环保等部门、各类资源管理机构、科研院所、教育和培训机构、相关领域的咨讯公司、非政府组织、其它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本专业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含研究员)3人,副教授9人,讲师(含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具有硕士学位4人。拥有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土地资源管理3个硕士点,下设人文地理学综合实验室、数字地球与遥感实验室、区域规划实验室、绘图室、测量与地图室。本专业与国外教育、研究机构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内区域发展管理的理论及应用领域优势明显,在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布局与发展、城乡规划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广泛,近几年本专业教师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科研成果丰富。

历届毕业生主要去往各省市的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部门、各类资源管理机构、环境保护部门,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规划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广受好评。近年来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80%以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到4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教学、开发或管理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干学科:地理学、规划学

主干课程: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含实验)、城市总体规划、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自然地理学(1、2、3)、地图学(含专题地图实验)、GIS原理与应用(实验)、遥感基础与图像解译原理(含遥感图像处理实验)、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含实验)、计算机辅助制图(CAD)、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城乡规划设计单位、城市建设与管理部门、科研院所、教育和培训机构、决策咨询机构、土地评估机构、文化与宗教事务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其它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本专业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具有硕士学位者7人。拥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和区域经济学2个硕士学位点,有直接服务于本科教学的地理学综合实验室、数字地球与遥感基础实验室、测量与地图实验室。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近代以来新兴的一门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本专业培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素养的理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等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进行室内科学实验及野外实践的训练,学生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毕业生能够掌握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并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试验设计、创造试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试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宽广,可到城建、国土、环境、交通、人口、统计、政府、军事、商贸、国有大中型企业、计算机公司、信息中心以及科研院所等与地理信息有关的若干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有关的管理、应用、研究与开发工作。近三年来许多应届毕业生考取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单位的硕士研究生。最近三年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接近或超过40%,毕业生就业率连续超过95%。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GIS、RS、GPS科学知识的专业科技人才,通过较系统的学习3S应用的相应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基本训练。成为能够在GIS、RS、GPS,地图学及相关学科从事业务及相关科研、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学科: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学、地图学、测量学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原理、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遥感导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等政府部门与企业从事GIS应用、系统开发、生产和行政管理工作,具体单位例如有:国土局、电网公司、科研院所、学校、环保局、气象局、规划局等。

地质学专业

本专业前身是云南大学1923年建校之初就设有的矿冶系。后经五十年代院系调整,矿治系独立成其他专业院校的相关专业,如现今的昆明理工大学、长沙矿业学院等。2008年为适应国家加强地质工作要求,地质学专业单独恢复重建为地质学系。现设有地质学本科专业,并设有环境地质学硕士学位点。2009年正式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地质学专业本科生。本专业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以上学位8人,其中1人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人入选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近三年来我系教师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重大专项,6项国家地质调查专项以及多项社会服务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在矿产地质、灾害地质、遥感地质和地层与古生物学方向承担了大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本专业已建成普通地质实验室、地质标本陈列室、矿物学实验室、岩石学实验室、显微镜实验室、矿床学实验室、构造地质学实验室、古生物学与地史学实验室、遥感地质实验室、测量学实验室等。2010年以来,陆续购置了透反一体偏光显微镜(点播版)、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及岩石切割机、磨片机、抛光机、研究级显微镜、微区取样仪、冷热台、高温热台等现代地质分析仪器设备,建有岩矿制备分析实验室,正在建设流体地球化学实验室、第四纪测年实验室等。拥有遥感地质中心、高原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中心和地质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该专业非常注重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和行业交流合作,自2010年起,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设立了云南大学地学攀登奖学金,以奖励地质学专业的优秀学生。已与云南省地质调查院、云南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衙分公司、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滇西南地灾应急防治中心)等省内多家地质事业单位和矿山企业单位签订了野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实习基地遍布大理、丽江、腾冲、玉溪等地。现建有古生物与地层学和环境地质学硕士学位点。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国土资源调查和区域地质测量、岩矿镜下与野外鉴定、古生物样本采集与制样、分析和初步鉴定、地质构造分析等基本工作方法、技能,掌握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等地质数据采集、处理、综合研究和成果解释的一般技术和方法,具备解决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地震安全评价和地质资源评估等问题的能力;(3)了解现代地质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4)掌握资料查询以及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资料和实验结果的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已有多位毕业学生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力学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南大学、西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Canada Fanshawe College等单位的硕士研究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接近或超过50%。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省市地矿、地震、国土、教育部门从事科研和业务工作等。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培养目标:培养数理基础扎实,掌握现代地质学和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具有坚实地质学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富有创新和吃苦耐劳精神,科学人文素质良好,并初步具备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的地质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1)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普通化学、物理学(力学、电磁学、热学)、地球科学概论;(2)专业核心课程:结晶学与矿物学、沉积岩石学、晶体光学、沉积岩石学、岩浆岩石学、变质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与地史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水文工程与工程地质学;(3)专业选修课:测量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含Mapgis实验课);区域大地构造学;遥感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板块构造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矿产勘查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主要课程实验和实践性实习。课程实验包括:地球科学概论实验、普通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实验、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沉积岩石学实验、岩浆岩石学实验、变质岩石学实验、构造地质学实验、古生物学与地史学实验;实践性实习主要包括大理-腾冲一线地质学大一认识实习,呈贡阳宗海大二地质填图实习,大三科研生产综合实习,大四毕业论文专项训练。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等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及专业技术工作。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