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咨询咨询QQ网站导航网站搜索手机站点联系我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幼儿心理学第十二章第一节:幼儿游戏活动心理

来源:    阅读:113542 次  日期:2009-12-30 14:27:19

温馨提示: 小编为您整理了“幼儿心理学第十二章第一节:幼儿游戏活动心理”,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幼儿活动心理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哪些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幼儿在绘画和泥工、折纸活动中表现出哪些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哪些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哪些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我们在前面各章分析了幼儿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幼儿心理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本章在前面各章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具体活动加以综合以便幼师生学会掌握幼儿在活动中,特别是游戏、绘画和泥工、折纸,以及音乐活动和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第一节  幼儿游戏活动心理

上提起游戏,人们总是自然地联想起自己的娱乐活动,把游戏与生产、劳动、学习相区别。但是,婴幼儿生活中的游戏并非如此简单。著名的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一、幼儿游戏的发展

1.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心理发展的哪几个角度、把幼儿游戏各分为哪些发展阶段?

2.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价值何在?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所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呢?

(一)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1.独自游戏

独自游戏是指幼儿只会单独地玩,学步期或其前后的婴幼儿通常以这种方式进行游戏。这阶段的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大察觉其他人的存在,即使有其他幼儿在附近,他们也都是独自地玩着自己的玩具,不理会他人在玩什么。

2.平行游戏

平行漩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没有交流(包括口头语言的沟通和身体语言的交流)。他们会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幼儿,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3.联合游戏

联合游戏是指幼儿和同伴一起玩游戏,谈论共同的活动,但是没有分工,也没有围绕具体目标的共同活动,各人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游戏。这种游戏多见于3~4岁。

(二)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可将幼儿游戏分为四种

1.练习性游戏

这种游戏又称为功能游戏、感觉运动游戏,开始于出生后的4~6月,是延续至婴儿、托儿期的最初的游戏形式。练习性游戏是指孩子为获得某种愉快体验而单纯重复某种活动或动作,其动力来源于孩子的感觉或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快感,其形式以抓、摸、拿等动作为主,对孩子来说这是感知动作的训练。如孩子反复地摇着哗啷棒,在屋子里来回地跑,将玩具汽车在地上反复地滚动以及随意地将胶泥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等等。

研究指出,练习性游戏在1~2.5岁时最为典型,约占其自由活动一半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练习性游戏出现的频率随之降低,至6、7岁时只占全部游戏的六分之一左右。

2.象征性游戏

当孩子进入生命中的第二年,特别是一岁半左右,依靠象征来思维的能力开始展现,此时的孩子便开始能够从事最初的想象游戏。象征性游戏在幼儿期达到明显的高峰。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象征性游戏中“替代物”的变化,体现了幼儿游戏中抽象性与概括性的发展,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最初,幼儿使用与实物相似的替代物。此时的游戏主要依赖于与实物在外形、功能上都十分相似的专用替代物,如玩具娃娃、玩具汽车等。

到中班时,幼儿开始使用与实物相似性较低的替代物。由于替代物与实物的相似性减少,通用性增大,因此常常可以一物多用,如用一根小棒分别代替筷子、注射器、体温计、梳子、铲子等。幼儿的年龄越大,替代物的通用性也越大。

到了幼儿晚期,幼儿在游戏中开始表现出脱离实物,完全凭借想象以语言

或动作来替代物品。如用接电话的动作代替“电话”,用开车的动作替代“汽车”,用抬的动作代替“担架”,用“呜一呜一”的声音代替刮风,等等。

美国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表明,儿童独自的象征性游戏的发展趋势呈“U”形曲线,即5岁时独自象征性游戏处于低谷,4岁和6岁时独自象征性游戏在全部游戏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5岁时;而儿童的集体象征性游戏的发展则呈“n”形曲线,即5岁时集体象征性游戏达到高峰,在孩子的全部游戏中约占71%,6岁为次高峰,约占65%,而4岁和7岁时均较低。

3.建构游戏

当练习性游戏开始衰退、象征性游戏开始减少时,综合了操作性和象征性因素的建构游戏逐渐成为主要的游戏形式。低年龄儿童的建构游戏较多地反映具体的事物,如用积木搭建“房子”,用凳子拼成一辆“公共汽车”等;年长些的儿童则更多地反映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建造“公园”、“博物馆”、“医院”等。

有研究显示,建构游戏也是幼儿期最普遍的游戏形式,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约占其全部活动的41%,而大班幼儿的建构游戏则占其所有活动的51%。

4.规则游戏

这种游戏是指具有明确规则且必须完全遵守的带有竞赛性质的活动。它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形。幼儿期有一些通常由成人发起的简单的规则游戏,在这些游戏中,规则是由成人确定的,而不是由幼儿订出的,因此,幼儿由于常常不理解规则而破坏规则。如幼儿园经常开展的一些体育游戏、数学游戏、智力竞赛游戏等。

(三)从游戏行为的内在关系来看,幼儿游戏一般可划分为五个阶段

1.未分化型.

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游戏类型。约1岁左右,孩子几乎每隔2~3分钟就出现一种不同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没有什么规则,比如摆弄玩具,或是在椅子、凳子上跳来跳去等。1岁以后,这种游戏就很少见了。

2.累积型

这是一种把片断性的游戏活动连接起来的游戏类型。如把看画册一在纸上乱涂乱画一摆弄积木一玩布娃娃等活动连接起来,每种活动约持续10分钟,1小时内约能表现出4~9种游戏活动,但活动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这类游戏多见于2~3岁,稍大一些的幼儿中,也可能还有一定数量。

3.连续型

这是一种对同一类型的游戏持续玩耍近1小时的游戏。具体而言,它是在一个游戏之后接续一种与前一个游戏内容无关的游戏,或是插入其他的游戏,即在一种游戏形式下进行着各种游戏活动,但还没有稳定的主题,也并不完整、统一。如孩子在“商店”的游戏中,本来是在买东西,可是却插入了摆弄物品、吃点心,或是拿点心玩,等等,然后又回到买东西的游戏上来,而这些并不是孩子特意计划的。这类游戏一般在2~4岁比较多见。

4.分节型

这是一种把完整的游戏分成两次或三次来进行的游戏。如画画和玩沙子,当玩腻了一种游戏活动时,就转向另一种活动。结果,本来一次完成的画可能要分两次或三次才能画完,本来是一个完整的玩沙游戏,却被分割成两节或是三节。类似这样的游戏,一般多见于4~6岁儿童中

5.统一型

延长分节型游戏的时间(1小时左右),就是统一型游戏。与连续型游戏不同的是,整个游戏是在统一主题、目标下进行的,游戏内容彼此有联系,游戏方式也基本一致。这种游戏同分节型游戏一样,在年龄稍大的儿童中较为多见。

总之,儿童游戏的发展是一个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过程,游戏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演化时,先前的游戏形式不是被抛弃而是被包括了。前一阶段孕育、准备了后一阶段,而后一阶段中又有前一阶段的成分;儿童游戏的发展与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是同步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游戏的性别差异

一般来说,在2岁以内,男孩和女孩在游戏上还没有表现出性别上的差别。但是一过3岁,到了4、5岁时,男孩和女孩在游戏方式上的差异就很大了。

在幼儿期,如果从玩具上来看,男孩一般偏好交通工具、积木、建构性玩具以及身着不同服装的人物,如军人、黑猫警长等,他们花在这些方面的时间一般也比女孩为多。而女孩则偏好于人物模型、家俱、动物模型等,花在这些方面的时间也较男孩为多。

在游戏类型方面,男孩一般喜欢比较激烈的游戏,他们所从事的游戏,大多是那些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或是使用玩具从事身体的活动,较少语言的交流,如运动性游戏、军事游戏、玩沙游戏、骑三轮车等。而女孩一般喜欢比较安静的游戏,倾向于用口语而非身体去与别人进行接触,如模仿、绘画、手工、绣布包、荡秋千、玩偶人等。在想象游戏方面,男孩一般喜欢扮演虚构的英雄人物,而女孩则较喜欢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

点此处就本文及相关问题在本站进行非正式的简要咨询(便捷快速)】     【点此处查询各地各类考试咨询QQ号码及交流群
上一篇:幼儿心理学第十一章第五节:攻击性的发展
下一篇:幼儿心理学第十二章第二节:幼儿美术活动心理
手机网站地址:幼儿心理学第十二章第一节:幼儿游戏活动心理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 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相关阅读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资料
Baidu
map